四、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P.28)
(一)企业三大经济核算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的协调
(三)企业核算是国民核算的微观基础
(一)企业三大经济核算
1.企业统计核算——如上所述
(1)企业经济活动条件统计
(2)企业投入统计
(3)企业产出统计
(4)企业经济效益统计
2.企业会计核算——仅限于资金范围,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全部经济活动。
企业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并据编造会计报表的核算。其主要内容包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户的设备和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几方面。
3.企业业务核算——对企业各种经济技术业务活动最原始的登记与记录,是各项管理活动的依据。要及时反映,及时上报。又称原始记录。
(1)供应阶段:在供应阶段,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支付原材料(或配套产品)的买价和采购费用,同供应单位发生结算关系。
(2)生产阶段:在生产阶段,生产资料同劳动力直接结合。
(3)销售阶段:在销售阶段,企业出售产品,取得货款。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的协调
1.三大核算的相互关系(P.30)——以会计核算为中心;以业务核算为基础。
2.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标志——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 (P.31)
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重要标志和具体内容。
(1)原始记录与原始凭证协调统一。
原始记录有原始凭证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以及统计的基础依据。
(2)指标口径协调统一。
由于分析研究的不同,不同核算所用的口径,常常存在不相同的情况。
(3)分类方法协调统一。
有的分类方法是统计研究需要的,从会计和业务核算看,却作用不大。相反。有些分类是适应会计和业务核算需要的,统计分析即用不上,需要统筹兼顾,尽量保持协调统一。
(4)计算过程协调统一。
(三)企业核算是国民核算的微观基础(P.32)
国民核算就是国民经济核算,也就是国民经济统计学。 (P.36)
国民经济核算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生产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包括五个方面:国民生产、投入产出、资金流量、国际收支、资金负债。
企业核算既要为企业服务,又要责无旁贷地为国民核算服务。
MPS:物质产品
平衡表体系
SNA:国民账户体系
包括食物产品、服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