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统计组织工作
(一)企业统计组织系统
(二)企业统计工作过程
(三)企业统计资料的来源
(一)企业统计组织系统(P.39)
1.企业统计组织系统 ——以综合统计为中心,以车间统计为基础。
在企业,综合统计一般设在综合计划部门或生产部门,如综合计划处(科)或生产处(科),小型企业为计划(生产)股,而大型的集团公司可设经济运行部,其主要任务是根据上级统计报表制度要求以及本单位生产作业管理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制定本企业的统计制度,包括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
班组统计是企业内部最基层的统计记录,根据需要可调协一个兼职统计人员或核算员,以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和连续性。
车间统计,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及规模,设置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向上对企业职能部门及综合统计部门负责,向下对班组负责。
厂部统计(各职能部门统计、综合统计)
2.企业统计工作过程
(二)企业统计工作过程
(1)企业统计调查
(2)企业统计整理
(3)企业统计分析
(1)企业统计调查(P.41)
定义:搜集管理所需要的各种原始资料的过程,是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企业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
主要调查方式:
①按调查范围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中所有单位全部进行调查。其主要目的是要取得总体、全面、系统、完整的总量资料。
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单位进行调查。
②按调查时间分为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是连续性的调查,它随着事物的时间上的发展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全部发展过程及其结果的统计资料,如对企业产值、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的连续进行登记等等。
一次性调查不是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间点的状态进行登记。
③按组织方式分为统计报表制度(详见P.56)和专门调查。
统计报表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布置,自下而上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搜集资料的形式
专门调查是为了解与研究某些经济情况而专门进行的调查。专门调查又分为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等。
企业统计调查的主要工作——原始记录的设置与填写,详见P.48。
(2)企业统计整理(p.42)
定义:将大量、凌乱、分散的原始记录整理成反映事物综合数量特征的各种统计指标的过程。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步骤:
①资料审核——完整性(不缺不漏),准确性(准确、真实)。
②综合汇总——登录台账。使原始数据分类集中,便于汇总计算,便于保管、利用。
③编制厂内报表——按厂部各职能部门需要编制,将各种信息输送到综合统计,形成全厂数字。建立数据库。
计算机及统计专用软件的使用——统计电算化。
(3)企业统计分析(P.44)
包括
1.生产经营条件分析——人、财、物
在生产经营条件中,有人、财、物诸方面的条件,其中物质的条件有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它们在生产中不断地消耗,又不断的补充,并经常有所扩大,从而使企业在扩大的基础上进行。
2.生产经营过程分析——供、产、销;投入与产出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利用各种生产经营条件进行和产,以取得生产成果的过程,也是投入和产出的过程,所以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分析,也就是投入产出的分析,
3.生产经营成果分析——经济效益
生产经营成果分析,可以对企业总体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分析,也可以从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进行分析。
(三)企业统计资料的来源(P.46)
企业经济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车间和各职能科室所提供的经济统计资料及企业外部搜集的统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