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四川成人和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 笔记串讲 - 经管类 - 5722公共经济学 - 浏览文章

5722公共经济学考点资料1

2016/5/26 21:49:310人浏览0评论

第一章 公共经济学导论

1、经济学的本质:它是一门关于如何选择的科学。

经济学的两大核心思想是稀缺性效率

“稀缺性”,指现实世界远非如此丰裕、完美,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可得资源及产品数量总是有限、稀缺的。

“效率”,指最有效地利用所掌握的资源来满足需要或欲望。

2、“稀缺性”与“效率”的关系:(1)人们如此看重效率,力图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种种资源,就是因为资源的稀缺;(2)正是稀缺性的普遍存在,促成了人们对效率的要求。

3、经济学研究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使用有限的资源时,通常会有四个最主要的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如何做出决策?

2、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在社会资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究竟用多少来生产公共产品,多少来生产私人产品?这是一个权衡取舍的问题。(生产什么?)

(2)这些产品应该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还是由私人部门来生产?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效率性。(如何生产?)

(3)对于同一种公共产品来说,有些社会群体可能从中受益匪浅,有些群体则可有可无,还有些群体却可能对之深恶痛绝。那究竟应该为谁生产?(为谁生产?)

(4)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均衡的产品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决定,但是在公共部门,相关的决策却并非以此方式进行。事实上,公共部门里一般都是集体决策,即社会一起做出的选择。但这绝非易事,因为随着人数增多,达成一致会越来越困难。(如何做出决策?)

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蒂格利茨对公共部门经济问题的分析,通常有描述、分析、评估、解释四个阶段。

(1)描述公共部门从事的活动;

(2)分析并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

(3)评估可选的政策;

(4)解释政治程序。

4、研究公共部门的经济问题有“描述性的实证方法”和“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有关的规范方法”(理解)

研究方法

描述性的实证方法

与研究者主观价值判断有关的规范方法

回答

是什么

应该是什么

学科分类

实证经济学

试图解释世界

规范经济学

试图改善世界

关键差别:能否验证其真伪性

实证性表述可验证真伪性

涉及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不可能单从经济分析作出判断

5、实证经济学:试图解释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它想解释这个世界。

规范经济学:试图改造这个世界,或者改善这个世界。

实证性的表述,我们总能够通过分析证据或经验例证来判断它是否正确。

规范性的表述,由于它涉及到伦理观念和价值判断,因此很可能根本无所谓对或错,从而也就不可能仅仅通过经济分析来做判断。

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关系:

实证分析可以揭示一项具体政策对效率、福利水平的影响,;而规范分析可以从公平的角度来对这些影响做出评价。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而这也不是完全对立的,规范分析往往要以实证分析为基础,实证分析也离不开规范分析的指导。

7、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研究步骤:

(1)研究者这首先要能够准确理解和预测政府活动的全部结果;

(2)要对政府活动加以科学分类;(3)要对政府政策的后果加以准确的评估。

8、公共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前公共经济学阶段:公共经济学是从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将国家经费分为六个项目,还对国家经费增加的原因、民众对赋税的反应、课征税收的方法,以及国家筹措资金的手段等进行了分析。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及国家的财政问题,主张经济自由,认为政府不应干预私人经济活动,但是他同时也强调政府存在的必要性。

(2)公共经济学阶段

1959年,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财政学理论》一书,首次引入了“公共经济”这一概念;在马斯格雷夫的带动下,斯蒂格利茨等人纷纷将自己的著作称为“公共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公共经济学开始重视政府规制问题;

20世纪80年代:政府规制理论发展,公共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长足进步,比如将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对规制问题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家更加关心公共政策对公共经济带来的后果。

(3)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关系:

公共经济学是在财政学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公共经济学是对传统财政学的扩充与发展。

传统财政学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即税收与公债、财政支出等。

9、公共选择理论,是将经济分析应用到对政治部门研究中去的一门学科。

10、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利益模型提出的质疑:认为应当研究政府“做了什么”,而不是“应该做什么”。


关键字: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5722公共经济学考点资料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