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两个以上的自然段组成的导语,称复合导语。第一自然段称为主导语,其后的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新闻界把新闻五要素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也称“晒衣绳式导语”;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
★写好叙述式导语的关键在于:善于分析比较,真正准确的抓住最主要的新闻事实,并精练地加以表达
★写好总结式导语的关键在于:导语概括事实,要实在,不要空泛。
★写好评述式导语的关键在于: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发现新的事物以后,又能深入地进行分析研究,使自己的认识产生飞跃,以客观的新闻事实为基础,提出分阶段尚示提出的深刻见解,就能使评述式导语中的分析、议论具有新意。
★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主体而不是导语。一篇消息可以没有导语、结尾,但绝不能没有主体部分。
★新闻背景的穿插安排可以是消息的主体部分,尾部或导语中
★报告文学结合的新闻性和文学性,但首先必须具备新闻性,其中,真实性最为根本。
★叙事是事件通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叙事重在目的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表明一定的思想观点。
★描写是通讯写作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这与消息写作的区别最为明显。
★通讯脱胎于古代传记、游记
★三四十年代,我国通讯体裁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新闻性的加强。其间范长江是这一时期的杰出记者。
★黄远生是通讯体裁的奠基人。
★我国早期的通讯常常叫“记事”,曾有概要记事、长篇记事、印象记事之分。现在的记事性通讯中一般采用的是“印象记事”。
★邵飘萍1916年担任过上海《申报》驻北京的特派记者;范长江曾以《大公报》特派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
★迄今为止最早的报纸是公元前60年古罗马的《每日纪闻》
★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一般认为是唐代的邸报
★1556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世界上第一份近代报纸《威尼斯新闻》诞生了,这也表明记者这一职业不但出现了,而且有了真正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中文的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纪传》,于1815年8月在华人较为集中的马六甲创刊。担任刻印和发行工作的梁发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从事新闻工作的报业人员之一。
★国人自己办报的第一个高潮,涌现了王韬的《循环日报》,康有为、梁启超的《中外纪闻》,伍廷芳的《中外新报》,裘廷梁的《无锡白话报》等报纸。
★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刊物从马克思和卢格于1844年创办的“《德法年鉴》开始
★毛泽东1918在湖南创办了《湘江评论》。
★范长江1935年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中国西北角》和《塞上行》
★马克思曾指出,人民报刊按其使命来说,是社会的捍卫者,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人民精神的千唤万应的喉舌。
★刘少奇对记者说“你们的笔,是人民的笔,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无产阶级记者传达上情,反映下情,就是在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职责。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1991年1中华全国新闻工作才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1994年做第一次修订,1997年1月又作了第二次修订。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党事业负责,对读者负责,这就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腿勤、脑勤、手勤、嘴勤是记者要努力做到的勤奋,普利策说过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
★是否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衡量记者工作作风是否踏实的标志
★实事求是是记者最基本的思想、工作作风,尊重事实才能说真话,才能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记者采访的新闻事实,即使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有时则不宜或暂时不宜公开传播。记者可以而且应该把采访到的这一类事实写成“内参”,提供给新闻单位内部或送交领导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