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四川成人和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 笔记串讲 - 经管类 - 0067财务管理学 - 浏览文章

正元教育自考复习解析财务管理要点13

2015/11/9 16:40:320人浏览0评论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两大部分。学习时应掌握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单项投资额大;施工期长;投资回收期长;决策成败后果深远。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决定了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除了研究投资项目的必要性,还要分析它们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效益性,以便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

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一般有以下几种: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相关性投资和独立性投资;先决性投资和重置性投资。

三、固定资产需用量的核定

应该认识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的重要意义:能保证企业有稳定的生产经营条件,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能挖掘财产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使企业合理占有固定资金,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果。

(一)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的要求

1、搞好固定资产的清查;

2、以企业确定的计划生产任务为根据;

3、要同挖潜、革新、改造和采用新技术相结合;

4、要充分发动群众,有科学的计算依据。

在企业全部固定资产中,生产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生产的基本因素,占用资金也最多。因此,要重点理解生产设备需要量的核定工作。

核定生产设备需要量的基本方法,是将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和企业确定的计划生产任务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平衡生产设备的需要量。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在计划生产任务既定的情况下,确定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是计算生产设备需要量的前提。生产设备需要量一般可按以下步骤核定。

(1)计算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

单台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决定于计划期单台设备的计划有效工作时数和单位时间内设备的生产定额两个因素。

计划期单台设备的计划有效工作时数,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单台设备计划有效工作时数=(全年制度工作日数-设备检修停台日数)×每日开工班数×每班工作时数

由于生产设备的生产定额有两种形式,单台生产设备的生产能力也有两种计算办法。

按产量定额计算的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单台设备计划有效工作时数×设备产量定额

按台时定额计算的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单台设备计划有效工作时数÷设备台时定额

(2)计算完成生产任务需用台时定额。

计划生产任务台时定额总数=∑(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定额改进系数

(3)生产能力与计划生产任务的平衡,是核定生产设备需要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计算平衡,可以了解企业生产设备能力余缺情况,为调整生产设备,充分利用设备生产能力提供依据。生产设备生产能力余缺是通过计算设备负荷系数确定的。计算公式如下:某种设备负荷系数= (计划生产任务需要台时定额总数÷某种设备全年计划有效工作台时数) × 100%

结合有关资料即可计算各种设备多余或不足台数。

企业应对多余的生产能力或生产能力不足的设备,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在机器制造企业,铸造、装配车间生产能力的大小,一般是由它们的生产面积决定的。生产面积用平方米小时表示,说明每平方米面积使用的小时数。

计划期可提供的生产面积(平方米小时) =现有生产面积(平方米)×计划期工作天数×每天工作小时数

计划生产任务需要的生产面积(平方米小时) =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占用面积定额(平方米)×单位产品停留时间定额×定额改进系数

负荷系数接近或达到100%,表时生产能力饱和;负荷系数小于100%,表明生产能力多余。

企业的其他配套性设备,如厂房、动力设备、传导设备、运输设备等,可在核定生产设备需要量的基础上,按照它们在基年与生产设备的比例,结合计划年度提高设备利用率的要求进行核定。

至于非生产性固定资产需要量,应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可能条件研究决定。

各类固定资产的需要量核定以后,可编制企业年度的固定资产需要量计划,计划中按固定资产类别列示计划年度的固定资产总值(按原值计算)。

四、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预测

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预测,就是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落实之前,论证投资项目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效益性,进行方案比较,选择最佳的方案。做好这一工作,有助于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少、投产快、效益高,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果。

(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预测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预测,就是预测计划(年度、中期或长期计划)期内需要增加哪些固定资产,增加多少,何时增加。为此,要在核定固定资产需要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新增固定资产的项目、数量和时间。在确定新增固定资产的项目、数量和时间时,要从生产经济的合理化角度,合理安排投资结构,正确编制固定资产配置计划,使各类固定资产能配套成龙,形成生产能力。

(二)拟定固定资产投资方案

企业确定新增固定资产的项目和数量以后,要研究解决的途径。企业增加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一般可以通过两条途径解决,即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含扩大再生产。

(三)预测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进行投资决策

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

一是研究能否用较少的投资取得较多的收益,其衡量指标为投资利润率(投资收益率);

二是研究投资于固定资产上的资金,能否在最短的时期内收回,其衡量指标为投资回收期。

1、投资利润率

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交付使用后预计可能达到的年利润总额,同投资总额相比较,就可求得固定资产的投资利润率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投资总额)×100%

2、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一项重要的投资经济效益指标。

投资回收期 =投资总额÷每年收回资金额=投资总额÷年新增利润额+年折旧额

投资效益指标计算出来以后,就应对同一项目不同方案的投资效益进行比较,做出决策。

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如同一项目有两个方案可以采用就需要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最优的方案。

3、净现值

净现值是指投资报酬的总现值同投资现值的差额。

净现值=未来报酬的总现值- 投资额的现值

净现值若大于零,说明投资收益综合大于投资总额,该投资方案为有利;净现值若等于或小于零,则投资方案为无利或不利。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投资方案的净现值进行比较,可以从中选择最有利的投资方案。

4、现值指数

现值指数为未来报酬的总现值对于投资额现值的比率。

现值指数=未来报酬的总现值÷投资额现值

如果两个方案的投资总额不相等,则不宜用净现值进行比较,而要用现值指数进行比较。

(四)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概算和筹划资金来源

在确定企业固定资产需要增加的项目、数量和具体方案以后,就要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概算,筹划投资的资金来源。

企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目前主要有基本建设投资贷款、长期贷款、公积金、吸收外资等。于不同的投资来源,应研究其利用的可能性和效益性,从中选择最有效的资金来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