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真题中所占分值占5%—10%左右,需要注意的题型有,单选、多选、简答、论述。同学们需要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全面把握。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
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人们的总和。
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选择题)
不可剥夺性—人力资源最根本的特征。(单选题)
时代性—人力资源在形成过程中受时代条件的制约。
时效性—人力资源存在生命周期,其开发使用受时间的制约和限制。
生物性—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前提。(单选题)
能动性—有目的、创造性的选择自己的行为。(单选题)
再生性—人力资源在劳动过程中被消耗之后还可以再生产出来。
增殖性—人力资源可以提升自己价值,使组织也实现价值增值。
「例题」人力资源在各种活动中,能根据外部环境的可能性和自身条件,有目的地确定活动方向,并选择自己的行为。人力资源的这种特性称为【C】
A.生物性 B.再生性
C.能动性 D.时效性
「解析」能动性是指人们有目的、创造性的选择自己的行为。所以,答案选C。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宏观人力资源管理、微观人力资源管理—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
1、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单选题)
2、为达成组织目标,需要通过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薪酬等技术方法的运用;
3、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管理;
4、注重在人与事的匹配上;
5、通过计划(基础)、组织(使用资源)、协调(解决矛盾的核心)和控制(防止对抗)的手段;
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需要各层管理人员的配合。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
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的关系的管理,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提高组织的生产力,实现组织目标。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获取—工作分析、招聘录用
整合—通过培训,使员工与企业有一致的价值观,最终成为组织人
保持—薪酬和考核制度
开发—日常工作指导、技能知识培训
(六) 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选择题)
产业(工业)模式:20世纪50年代
投资模式:20世纪60—70年代(主要关注劳工关系的协调)
参与模式:20世纪80—90年代
高灵活性模式:20世纪90年代
「例题」20世纪80—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是【B】
A.产业模式 B.参与模式
C.投资模式 D.高灵活性模式
【解析】参与模式是在20世纪80—90年代应用的模式。所以,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