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资源概述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资源的定义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这一定义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基本一致,即“所谓旅游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客体,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
首先,它对旅游者来说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吸引力因素”,同时,吸引力也是评判旅游资源质量高低的关键性指标。
其次,旅游源应具有可利用性,对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即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最后,旅游资源(现代的某些人造景观除外)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实在物,有的表现为具体的实物形态,如自然风景、历史文物等,有的则为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如地区民俗风情等。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是先旅游业而存在,并不以人们的开发利用为转移,即使是现代形成的旅游资源,如城市风貌等,也是在其形成之后,被人们所认识,并为旅游业开发利用的。随着旅游者爱好和习惯的改变,旅游资源所包容的范畴会不断扩大。
二、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外延
(一)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游客的功能和旅游价值
2.旅游资源包括未开发的和已开发的内容
3.旅游资源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内容
4.旅游资源包括原生的和人造的内容
n总体来看,旅游资源的内涵应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n旅游资源存在于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吸引游客的功能和旅游价值,即“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或“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n“资源”的概念本身即包含着“有用”的含义,即“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乃至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包括已被开发利用的和尚未被开发利用的、原生的和人造的内容。
n旅游资源应该是能直接用于欣赏、消遣等的因素,而不包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而必须使用的纯粹接待因素。
n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旅游活动的客体,包括物质的、有形的内容以及形态的、行为的内容,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非物质的。
n在不同的地方,旅游资源的构成不一样,一个地方纯粹属于接待的因素,在另一个地方可能就是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外延
n旅游资源的范围问题,即旅游资源外延的界定,在旅游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
n传统的观点是把旅游资源的范围界定为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总和,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旅游资源内容的不断扩展和旅游媒介在旅游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学者对传统的旅游资源的观点提出了异议,并从“能被人类利用的所有事与物都可以称作为资源”这个资源的内涵出发,把旅游资源的范围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总和扩展到包括旅游服务(即劳务)、旅游设施,甚至客源市场在内的范围。但不管是哪个范围的旅游资源,都必须符合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
三、旅游资源的地位与作用
(一)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
n(二)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物质基础
n(三)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创收的凭借物
n(四)旅游资源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规模
n(五)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促进旅游地区的经济发展
n(六)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关系到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基本特性
n一、旅游资源的空间特性
(一)广泛多样性
n(二)区域独特性
n1.区域性
n2.不可移动性
n(三)群体组合性
二、旅游资源的时间特性
(一)季节性
n(二)时代变异性
三、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
(一)美学观赏性
n(二)民族文化性
n(三)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n1.自然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n第一,是其科学性。
n第二,是其审美性。
n第三,是其生物资源的研究。
n2.人文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
n第一,是其历史性。
n第二,是其艺术性。
n第三,是其文化精神及社会影响力。
四、旅游资源的经济特性
(一)价值不确定性
n1.增值性
n导致旅游资源经济价值增值的原因如下。
n供求关系的变化。
n旅游资源的开发经营的特殊性。
n2.潜在价值的不易衡量性
n(二)重复使用性和不可再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