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四川成人和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 笔记串讲 - 经管类 - 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 - 浏览文章

00197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1.2

2016/5/26 15:39:550人浏览0评论

第三节  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n一、旅游资源分类目的和意义

n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不仅便于旅游资源的归档、查找、管理和对比,也是认识、评价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的客观需要,是旅游管理者、旅游开发者和旅游决策者制定旅游规划、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所必不可少的科学资料和重要依据。通过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级,拟定旅游资源结构(主次关系),能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科学组织旅游产品,以及旅游规划的文本编制、旅游规划的实施提供系统资料和判断对比标准。

n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类,一般应遵循下列几个分类原则(丁季华,1999)

n整合性原则

n独立性原则

n实效性原则

二、我国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n()1992年版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n()2003年版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三、其他旅游资源分类方案

n()按旅游资源的成因或科学属性分类

n1.自然旅游资源

n2.人文旅游资源

n3.其他旅游资源

n()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

n1.供陆上活动的旅游资源

n2.以水体为基础的旅游资源

n3.供欣赏风景的旅游资源(以绝对高差与相对高差分类)

n()以旅游资源特性为主,结合旅游活动性质的分类

n1.使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

n2.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

n3.中间型游憩资源

n()按使用方式和效果分类

n1.游览鉴赏型

n2.知识型

n3.体验型

n4.康乐型

()按旅游资源的吸引级别分类

n1.   国家级旅游风景资源

n2.省级旅游风景资源

n3.市()级旅游风景资源

n()按旅游资源的市场特性和开发现状分类

n1.未经开发或潜在的旅游资源

n2.已开发或即将开发的旅游资源

n3.现代人工创造的旅游资源

n()按旅游资源动态分类 :稳定类旅游资源和可变类旅游资源

()按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类

n1.心理方面的旅游资源(如宗教圣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探亲地等)

n2.精神方面的旅游资源(如科学知识、消遣娱乐、艺术欣赏等)

n3.健身方面的旅游资源(如沙疗、温泉疗、各项运动等)

n4.经济方面的旅游资源(如各地土特产等)

n5.政治方面的旅游资源(如国家政体状况,各种法律、政策、法规等)等。

n()按旅游资源变化特征分类

n 1.原生性旅游资源

n2.萌生性旅游资源

n()从经营者角度对旅游资源的分类

n1.有限旅游资源

n2.无限旅游资源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成因

n一、自然旅游资源的成因

()地球各个圈层构成了自然旅游资源的本底

n()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组合与分异决定了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和演变

n()地质地貌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n()地球上的水体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景环境和素材

n()气候条件是自然旅游资源区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n()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旅游资源重要的构景要素

二、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地域差异

n()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东西差异

n就我国而言,两种形态的地区差别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地区之间(以大兴安岭燕山山地鄂尔多斯高原六盘山地青藏高原东缘中缅边界线西端为界)

n()我国自然旅游资源的南北差异

n(1) 在西部地区,以昆仑山和祁连山为界,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

n(2) 在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为界,也可大致分为南北两部分。

n总体来说,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风景特点的形成,是有其客观自然基础的。

n第一,南北方地貌的差别是构成南北方风景特征的基本骨架。

n第二,生物和水体的差异,是构成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风景特征的直接因素之一。

n第三,气候条件的差别是形成我国东部地区南秀北雄特征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

()不同时期的历史遗存

n()社会文化的地域差异

n()宗教的深刻影响

n()适应旅游市场的需求

n()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


关键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