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四川成人和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 笔记串讲 - 文学类 - 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 浏览文章

自考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总结3

2016/5/26 17:23:410人浏览0评论

苏报案

190362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蓄意已久的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查封《苏报》报馆,逮捕章太炎等五人。

章太炎、邹容等人被捕后,章太炎、邹容被判永久监禁。章太炎以法庭为讲坛,揭露清政府压制言论和卖国求荣的罪行。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最后改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两年,《苏报》永久停刊。

这场官司历时10个多月,国内外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苏报》被查封后,革命人士又在上海创办了多家革命报刊。

 

葵丑报灾

背景1912年袁世凯就认临时大总统,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他非常注意控制舆论。主要采取以下手段:1、创办御用报纸,笼络、收买报人和报纸;2、指定法律条例来限制言论出版自由;3、用暴力压制、迫害异己报人和报纸。这段时间是中国新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解释19131月,袁世凯独裁统治遭到威胁,派人刺杀了宋教仁,真相被披露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不久被袁世凯镇压。从宋教仁被刺杀到“二次革命”失败,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大量的篇幅来声讨袁世凯,于是袁世凯开始对新闻界开始大规模的摧残。

北京、广州、长沙、武汉等地的国民党报刊及反袁报刊全部被查封。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立报》,采取禁止租界外发行的方法被迫停刊。

1913年年底,全国的报纸只剩下139家,于1912年初的500多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同时还有大批报人惨遭迫害。史称“葵丑报灾”。

 

 

黄远生

黄远生,江西九江人,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以后从事新闻工作,创办与主编《少年中国》,担任《庸言》编辑,后人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等报驻北京特约记者与北京《亚细亚日报》撰述。政治上曾一度拥护袁世凯,后来改变态度,1915年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时为摆脱袁世凯的纠缠而流亡美国,在旧金山被中华革命党人误杀。

有《远生遗著》行世。黄远生的办报主张与新闻思想颇独到进步,远近闻名。

主要有四点:

1、办报为“主持公理”,“指斥时弊”,新闻记者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督责国家之最有权力者,即使牺牲也不复计”;

2、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真实,全面;

3、记者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基本功的训练

4、做到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即拥有广博的知识与经验,正确的分析思考能力;广泛的接触社会,加强活动能力;深入调查研究,善于触类旁通;注重事实,恰如其分的叙述能力。这些既是他对记者的要求也是自身经验的总结。

黄远生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以新闻采访与新闻通讯写作而负盛名的新闻记者,是中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到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

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报刊文体-新闻通讯。由于该文体始于1912年初以“远生”署名的《申报》上的“北京通讯”,驰名中外,影响很大,故称“远生通讯”。

《远生遗著》共四卷,包括“论说”“通讯”“时评”和“杂著”四部分,其中通讯部分可以说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通讯文集,它之所以脍炙人口,饮誉不衰,主要是具有如下特点:落笔政坛要事,采写内幕新闻,对于同期几乎所有民众瞩目的重大问题都进行了报道如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宋教仁遇刺等,几乎是“当时社会的一面镜子”;文章视野开阔,文笔辛辣,尖锐深刻,代表作《外交部之厨子》,对袁世凯以及其一帮趋炎附势之徒辛辣针砭;既真实可信,又形象生动。

 

邵飘萍

1913年主持《汉民日报》,二次革命失败后,《汉民日报》被查封,邵飘萍入狱。

1914年出狱后,东渡日本留学,创办东京通信社。

1916年回国,受聘于上海《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主要撰写评论。为《申报》采写了大量的稿件,经常能采写到令同行惊羡的重大新闻和独家新闻,收到社会的普遍赞誉。《申报》的飘萍《北京特别通信》脍炙人口。

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以打破外国通讯社对中国新闻的垄断。

1916年参与创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出任导师,努力培养新闻人才。

191810月,在北京独立创办日报《京报》,自任社长。

1919年《京报》被查封,邵飘萍再度流亡日本,出任大阪《朝日新闻》特约记者。

1920年回国恢复《京报》,日销量达到四五千份,多时达到六千份。

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

 

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邵飘萍用《京报》权利揭露“三一八”惨案真相,抨击当局,被列入黑名单。张作霖进占北京第三天,邵飘萍被诱捕,不经审讯,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名,被枪杀于天桥刑场。

  


关键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