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四川成人和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 笔记串讲 - 文学类 - 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 浏览文章

自考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总结10

2016/5/26 17:26:170人浏览0评论

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

背景:(1)建国以后,新闻界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工作经验,特别是学习苏联新闻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盲目照搬的教条主义错误,严重束缚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致使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新闻报道面窄、缺乏自由讨论以及文风枯燥等。

2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发表《论十大关系》成为新闻改革的指导方针,中共中央指示新闻改革。

经过:(1)《人民日报》的改版

1956年的《人民日报》改版是一场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运动。19567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正式宣布改版。改版的重点包括三个方面,①扩大报道范围;

②开展自由讨论;

③改进文风。通过改版,《人民日报》的面目焕然一新,新闻数量大增,新闻报道题材广泛,言论明显改进,副刊与通联工作进一步加强。

2)新闻工作改革全面开展

在《人民日报》进行新闻工作改革的同时或稍后,中央和各地的新闻单位也都先后进行改革,掀起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新闻工作改革热潮。

①新华社提出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目标,在提高报道质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②广播系统的改革在纠正学习苏联广播工作经验中的某些错误中展开:a.改进新闻报道,扩大取材范围;b.开展广播批评;c.贯彻双百方针,开展自由讨论;d.办好文艺广播。

意义: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是建国以来新闻界的一件大事。

1)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解放与更新,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破除了盲从迷信;

2)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进一步创新,是新闻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国民族形式相结合。

3)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与支持。

结局:1957年下半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后,这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因反右扩大化等诸多原因而中途夭折。

 

 

“大跃进”时期的新闻事业

1957年底我国胜利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85月在党的八届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一)“大跃进”宣传报道

全国报纸、广播电台在“大跃进”期间,积极热烈地宣传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报道各条战线的建设成就,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在宣传报道上出现严重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宣传报道生产建设成就方面严重浮夸。在报道我国粮食等产量时,不顾事实乱放高产“卫星”。

2)推广生产经验方面瞎指挥。报纸广播在宣传农业增产措施时,不顾各地实际情况,普遍号召推广“土地深翻和高度密植”经验。

3)在理论、政策宣传上存在主观主义、片面性。

(二)“大跃进”期间新闻事业的发展和失误

1.中国电视事业的兴起

2.地方广播电台和农村有线广播发展迅速

3.报刊、通讯社和其他方面的发展

总之,在党报的宣传史上。195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大多数的记者头脑发热,虽然满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认真办报,却犯了大错。其教训一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坚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二是必须具有坚持真理的勇气,把坚持原则性和坚持纪律性结合起来;三是要把革命干劲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经过:19772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公开提出了“两个凡是”的口号。同年5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当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体系。19785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同一天,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人民日报》等30家报纸转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在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中,新闻界旗帜鲜明地进行了宣传。19786月至11月,中央和地方报刊发表了一批阐述“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文章。报刊上开展的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了各行各业拨乱反正的顺利开展。

意义: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助于全党、全国人民肃清极左思想影响,使拨乱反正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新闻界旗帜鲜明地宣传报道了正确的观点,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键字:
上一篇: 自考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总结9
下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