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赤字
一、赤字,也称财政赤字,指政府在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超过了它的税收和其他收入。
广义的政府预算约束,政府为实现各种目标而花费的总支出,必须等于政府的总收入。
狭义的政府预算约束,政府的总支出不许等于税收和其他收入。
二、政府赤字的可能后果:
(1)当期支出的部分负担直接落在后代人身上;
(2)发行债券可能会减少投资,从而间接地使后代人的境况恶化;
(3)外国债务可能因此而增加,这会降低为了的生活水平;
(4)政府的负储蓄没有被私人储蓄所抵消。
三、政府支出分为:公民权利支出、自主决定支出。
四、公民权力项目,指诸如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之类的项目。
自主决定项目,指那些政府按年度确定支出水平的项目。
五、公共权力支出与自制决定支出的关系
两者在一国的财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1)如果一国的政府支出基本上是自主决定支出,那么财政支出的波动性必然很大,在用款靠长官批条子的体制下,政府支出的稳定性自然难以得到保证;
(2)如果一国政府支出基本上是公民权力支出,那么政府可能会丧失对支出的调节权,因而也丧失了运用政府支出这一杠杆来调节经济的主动权。
五、赤字率=(政府开支—政府岁入)/GNP
六、原始赤字(也称非利息赤字)=非利息开支-总岁入
总赤字=原始赤字+利息支付
三、赤字决定因素:经济周期、通货膨胀、经济增长
四、原始赤字=非利息开支-总岁入
总赤字=原始赤字+利息支付
五、政府出现赤字,可供选择的政策:
1、财政向中央银行借贷,也称货币融资法,实质上是以发行货币的办法来弥补赤字。这会导致增发高能货币效应。
(1)向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债券
(2)先向公众发行债券,由中央银行购买回来
(3)直接责令中央银行透支
2、中央政府向公众发行债券,也称债务融资法。避免眼前通货膨胀,却增加未来的债务。
七、货币融资法与债务融资法在效应上的差异:
(1)对货币发行量的不同效应;
(2)对投资的不同效应;
(3)对价格水平的不同效应。
八、高能货币,也称货币基础,即公众持有的政府的货币性净负债。
九、公债,是由于政府向个人、公司、社会事业单位及他国政府借款而产生的。
十、李嘉图等效,指政府负储蓄(即赤字)的增加被抵消了,国民储蓄水平并没有改变。
十一、李嘉图等效原理的不足之处:在于债务自身的逻辑推理,这可从私人的行为来加以说明。一个人借款是为了在时间上重新安排开支,若借款和经常性支付等效,那这样就没有必要了。在惯例上,借款自身的目的在于从时间的角度上调整开支的先后安排。政府亦如其代表的公民,其借款也出于类似的原因。假如公债和征税的作用是相等的,那么公债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了。
十二、税收和公债的区别:
(1) 就税收来说,只存在着一种体现在财政过程中的可能的“交换”;这种交换以政府为中介,在作为纳税者的个人和因政府开支计划受益的个人之间实现的。
(2)在于政治上所决定的、由政府开支的需要所引起的债务归属时间上的不同。
十三、自动伸缩理论,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所推崇,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可借着“竞争秩序”之下的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对于景气循环变动则可以借助与定律的法律予以消除,而不必经由官方当局的随意裁定。
十四、随意裁定理论,为勒纳所提倡,他认为预算政策所涉及的公共支出、税收、公债收入、偿债、货币之发行与回笼等措施,应该依据它们对经济的效果如何来决定,而不是根据任何已经建立的法则来衡量其是否健全。
十五、不偏一隅的折衷理论,萨缪尔森提出,认为一味以赋税之增加或减少来抵消额外支出或预算盈余,从而将可用的赋税政策均予使用,则无异以赋税为经济政策的唯一法宝。
十六、财政原则复归需要采取的两个步骤:
(1)要确立一个有意义的平衡预算的宪法准则;
(2)把凯恩斯的破坏预算平衡的理论颠倒过啦;
(3)需指定一个货币法规来保证平衡预算的实现。
十七、有效平衡预算宪法准则的特征:
(1)它必须较为简单移动,能够被公众领会;
(2)一个有效的准则必须具有划分是否遵循或违反准则的标准界线,并且容易辨别;
(3)财政准则必须反映和表达全体公民的价值观,从而使他们信奉准则的规定的各项条款,并在某种意义上被看作是神圣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