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四川成人和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 笔记串讲 - 文学类 - 4121中国文化导论 - 浏览文章

04121中国文化导论笔记5

2016/5/30 16:33:070人浏览0评论

第九章

   (1).试论古代婚礼的“六礼”

1.纳采。即男方家人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如果女方同意议婚,则男家再派人携雁前往女家行聘。

2.问名。是男方家人托人备礼前往女家询问女方生母之姓氏、女子本身名、排行、出生年月日时等情况。问清之后,使者即回报男方以卜吉凶。

3.纳吉。就是把占卜认为男女可以合婚的吉兆派人通知女方家。即订婚。

4.纳征。男女两家缔结婚约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又被称作“纳币”“过大礼”

5.请期。男方送聘礼后,虽已卜得吉期,但仍要备礼去女家告知具体成婚的日期,也叫“提日子”

6.亲迎。也称“迎亲”,即到了约定婚期,新郎在黄昏时分前往女家迎亲,然后新娘随车至夫家。

 

(2)试述古代葬礼的主要内容。

1.停尸。是将尸体安放在规定的地方,用特制的敛被盖上。临死时脱死衣换寿衣,停尸方向多取西向,死者头部位置不得在梁下。

2.招魂。自前方升屋,手持寿衣呼叫死者的名字,反复三遍,以示取魂魄返归于衣,然后从后方下屋,将衣覆死者身上。

3.吊丧。有死者家属进行报丧,使人送讣告给死者的亲友等,亲友亲自或派人先后前来吊唁,死者家属设灵堂守灵举丧。

4.殡仪。即大殓,清晨将庭中灯火熄灭后,把大殓所用的衣服凡三十称置于房中,酒菜及棺材亦列于堂上。

5.送葬。又称“下葬”,清晨将物品陈列于门外,宾客来后,先举行奠仪,就中宣布各方赠送的财务,然后灵车出动。

 

第十章

(1)试述王权制度下的国家组织机构。

王权的行驶离不开一整套国家组织机构,包括辅政机构、司法监察机构、财政税收机构和军事机构等,以实现王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1. 辅政制。早期国家的辅政制度是贵族议政辅政制,这是在氏族军事民主合议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辅政制。

2. 司法监察制度。西周时期在中央籍贯就有专门的司法官员----大司寇。在大司寇之下,设有小司寇,负责办理具体案件。

3. 财政制度。包括贡赋方面、财政支出方面、财政管理制度方面。

4. 军事制度。国家政权重要组成部分的军队,王掌握国家军政大权,是军队最高统帅、主要政务官,战时便是统军将领。

 

第十一章

(1)   试论书院的学术传授方式。

1. 自学为主。书院教学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高思辨能力。

2. 自由讲学。我国书院一直盛行“讲会”制度,提倡自由讲学。

3. 学术传承。与一般官学相比,书院的学术研究色彩十分明显,对古代学术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2)   试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四级考试制度。

1. 童生试。也称童试,是明清最初级的地方考试。

2. 乡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在南京、北京和各省省会举行,由皇帝任命的正副主考官主持。

3. 会试。为中央级的考试,于乡试后第二年春季在京城贡院举行,称“春 ”391页

 

(3)   试论科举制的功过。

1. 成功方面:首先,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次巨大变革,通过考试取士选官,把选拨和任用官吏的权利集中于中央政府,使录用官吏有了相对公平的客观标准。其次,科举制吧学校教育和任官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政府掌握,使读书、应考、做官三位一体,在考核中注重真才实学,为各阶层人士开辟道路,扩大和巩固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再者,给国家管理带来的若干新气象,成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有力支撑和文化教育的导向灯。

2. 负面方面:考试方法虽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仍不健全,比较看重文才和对儒家经典的理解程度,取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才干;中科举容易获得高官厚禄,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前后生活反差极大,使得考生热衷于攀附权贵、打通关节、科场腐败、作弊现象屡禁不绝;鱿鱼科举只考儒学,中国士人只有钻研儒学才有出路,独尊儒术的价值取向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十二章

(1)   试论中国都呆货币系统的特点。

1. 首先,文明相比较,中国货币产生的年代最早,且源远流长,一脉相承,有着很强的延续性。

2. 其次,中国货币种类较多,形制丰富,主要有金属钱币、纸币、银两等,在某种特定情况下还一直保持使用实物货币。而各朝各代所铸造和发行的货币,形制也各不相同。

3. 再次,中国古代货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金属钱币的钱文,体现了中国古代书法的水平和成就。

4. 最后,中国货币影响覆盖亚洲,甚至波及世界。

 

(2)   试论中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与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

     1.首先,度量衡器的制造应用了大量的科学原理。量器的制作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量器的产生与完备,则与中国古人对物理学的   (410页)原理认识的逐步加深有关。

    2.其次,度量衡值的确定,也体现了中国古人对科学原理的认识和应用。以音高定长度的量值;中国古人还尝试过以金属比重定长度、重量的标准;此外,中国古人也尝试过用纯水的比重做重量标准。


关键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