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概念
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对构成产品成本费用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调节和监督,及时揭示偏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利差异,发展有利差异,使产品实际成本被限制在预定的目标范围之内。成本控制是落实成本目标、实现成本计划的有力保证。
成本控制包括以下程序:(1)制定成本控制标准;(2)执行标准;(3)确定差异;(4)消除差异;(5)考核奖惩。
二、成本控制的标准
成本控制标准,是对各项费用开支和资源消耗规定的数量界限,是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的依据。没有控制标准,就无法进行成本控制。
本节的难点是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标准可以有多种多样,应该根据成本形成的不同阶段和成本控制的不同对象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成本控制标准主要有四种,应当指出,企业在一定制定的成本控制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执行过程中,要经常注意各种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积累资料以及时修正。
学习这个问题,除了解成本控制标准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外,还应了解,必须根据成本形成的不同阶段和成本控制的不同对象制定成本控制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成本控制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目标成本。目标成本是在预测价格的基础上,以实现产品的目标利润为前提而确定的。在产品设计阶段,常以产品目标成本或分解成零部件的目标成本为成本控制标准。
2.计划指标。成本计划预先规定企业计划期内产品的生产耗费水平和成本降低成效。成本计划一经确定,就成为广大职工在降低成本方面的奋斗目标。所以,在编制成本计划以后,常以成本计划指标,例如产品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和降低率、各项费用节约额,以及废品降低率等为成本控制标准。
3.消耗定额。消耗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为生产某种产品或零部件而需要耗费人力、物力、财务的数量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有各种各样的定额,如材料物资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设备利用定额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主要方面和主要内容,凡是能制定定额的,都应尽可能地制定出定额。这样,在产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过程中,就可以按照各项定额或标准进行成本控制。
4.费用预算。费用预算是规定企业计划期内在经营管理费用方面的支出计划,如管理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销售费用预算等。特别是对那些既无消耗定额、又无开支标准的费用支出,更需强调编制费用预算。实践证明,通过费用预算控制费用支出,是节省开支的有效办法。
三、成本控制的手段
进行成本控制,除了要明确成本控制标准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控制手段。成本控制的手段很多,不同的成本费用项目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手段,比较常见的、对各个成本费用项目都适用的控制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1)凭证控制。(2)制度控制。(3)内部货币控制。
四、成本控制组织体系
为了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企业要建立成本控制组织体系,实行成本分级分口管理责任制。在厂长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成本分级分口管理,是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的有效办法。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纵向方面,以厂部为主导,把厂部、车间、班组各级组织的成本管理结合起来;另一个是横向方面,以财务部门为中心,把财务部门同生产、技术、供销、劳动工资等部门的成本管理结合起来。
企业各级组织、各部门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责权和管理内容如下:
厂部对成本的管理,是在厂长领导下,通过财务部门进行的。财务部门是进行成本管理的专业部门,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负主要责任。
具体内容有:
(1)制定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
(2)进行成本预测、编制和落实成本计划;
(3)组织成本核算,实行成本控制;
(4)监督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5)对企业的成本进行考核和分析;
(6)组织和帮助各部门、各单位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在财务部门对成本进行集中管理的前提下,要按照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生产费用发生的地点,确定各项费用的分管部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
车间成本管理工作,是在车间主任领导下,由车间成本员负责组织执行。主要内容有:
(1)贯彻执行厂部制定的成本管理制度;
(2)编制车间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
(3)组织实施增产节约计划,审核、控制车间各项生产费用;
(4)组织车间成本核算,检查和分析车间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5)督促和帮助各班组开展班组核算,节约生产耗费。
在车间成本员负责组织成本管理的同时,在车间内部也应实行生产费用的分口管理。
班组成本管理的范围的内容,应根据生产特点、劳动组织和工人管理水平等条件确定。一般是干什么,就管什么,着重管理本身能直接掌握的各项生产耗费。班组成本管理,是在班组长领导下,由工人核算员负责组织执行,同时,也需要与其他工人管理员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降低生产耗费。
五、材料费用的控制
材料费用的多少,总的说来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材料的消耗数量,二是材料的采购成本,要节约材料费用,就要从控制材料消耗量,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入手,其中以控制材料消耗量为主。
(一)严格控制材料消耗数量
在控制材料消耗量方面,财务部门应配合有关部门,从影响材料消耗的各个因素和全部过程来考察,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控制。
1.控制材料消耗,就要从改进产品设计这个根本问题上抓起。特别是机械产品,这个问题就更为突出。与此同时,还要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改善下料方法,以提高材料利用率,节约原材料消耗。
2.制定材料消耗定额,实行限额发料制度。在这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先进合理的消耗定额。
(2)编制限额发料凭证,实行凭证定量供应。
(3)控制材料整理准备过程中的消耗,尽可能地减少切削余料、边角废料,提高材料利用率。
(4)严格执行限额差异补料审批制度,对超定额用料,特别是由于废品增加或使用浪费需要补料时,必须首先查明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经过一定的批准手续,方可补领材料。
(5)定期考核评比消耗定额的执行情况,分析增减变动的原因,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适时修订定额。
3.对运输过程中的自然损耗与合理的途中损耗,可以作为采购费用处理。如超过合理范围发生大量损耗或因责任事故造成短缺,应查究原因,明确责任,并作适当处理。仓库要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仓库保管制度和材料盘点制度。为了控制材料的损耗,供应部门应制定库存材料正常损耗率,作为考核材料保管工作的一项指标。
4.搞好废旧材料的回收、修复和综合利用工作。对材料物资实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节约材料费用,而且可以扩大材料来源,增加产品品种,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努力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在控制材料采购成本方面,要从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要素来考察,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控制。材料采购成本包括:材料购买价格和材料采购费用。
1.严格控制材料购买价格。控制的方法主要是:
(1)根据情况。确定不同价格材料的采购比例,实行比例控制。
(2)对一些质量差价比较悬殊的原材料,在确保原材料必要质量的前提下,可采用相对平均采购价格进行控制。
(3)对一些价格比较稳定的原材料,可以根据上年度第四季度的实际采购价格,结合计划年度新的情况作必要调整,形成预测采购价格,并据以进行控制。
2.对材料采购费用,应注意分项加以控制。主要是:
(1)运输、搬运、装卸费用,供应部门要合理组织运输、装卸工作,就近购买,选用适当运输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以降低运输、装卸费用;
(2)加强途中管理,降低途中损耗;
(3)严格掌握其他采购开支,如采购人员差旅费及经常性采购费用等。
此外,在可能情况下,合理采用资源多的材料代替稀缺材料,价钱便宜的材料代替贵重材料,也是节约物资消耗、降低材料费用的一个重要途径。
六、工资费用的控制
工资费用的控制,一般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制定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
制定劳动定额,就是规定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应该耗用多少工时,或者在单位时间内应该生产多少产品。确定编制定员,就是规定企业为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配备的各类人员的数量。劳动工资部门应会同生产计划等部门,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现有的人员和技术装备等条件,制定既先进又合理的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企业财务部门要参与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的制定工作,经常分析定额和定员的执行情况。
(二)实行工资总额与平均工资水平双重控制。
1.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效挂钩办法,使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从而保证企业工资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2. 控制平均工资水平,使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三)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
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应该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除常用的计时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外,有些企业还提出了一些新的工资形式,例如动态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超额分段累进计件工资制等。无论实行何种工资制度,财务部门都应进行监督管理。
七、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控制
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都属于综合性费用,对这部分费用的控制,首先应当了解它们的特点:一是项目多,比较分散;二是带有相对固定性,一般不与生产数量成比例的变动。
根据上述特点,对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的控制主要应掌握以下几点:
(一)对各费用项目实行指标分口分级管理,明确责任单位。
制造费用是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应由各车间、分厂负责管理。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应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和内容,由各有关科室分别负责管理。至于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则分别由财务部门、销售部门负责管理。财务部门是综合管理各项费用的部门,应按期审核各项费用预算,确定分管指标,组织各项费用归口分级管理,监督和检查指标执行情况,并对节约费用开支提出意见和要求。
(二)制定费用定额,按月确定费用指标。
对于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主要是通过预算进行控制,即预算控制。为了保证制造费用预算和期间费用预算的正确编制和执行,必须制定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有国家规定费用开支标准的应按规定执行,不能任意提高费用开支标准。每月开始前,财务部门应会同各费用归口管理部门,根据季度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预算的要求,确定当月各项费用的指标。
(三)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日常开支。
控制各项费用日常开支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一些企业的实际经验,一般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建立费用手册,实行总额控制。
2.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审批制度。
3.建立必要的费用报销审核制度。
审核的内容主要是:
(1)凭证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
(2)此项开支是否符合费用开支范围;
(3)开支标准是否合乎规定;
(4)有无预算指标,手续是否齐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