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四川成人和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 笔记串讲 - 经管类 - 0067财务管理学 - 浏览文章

正元教育自考复习解析财务管理要点20

2015/11/10 9:39:120人浏览0评论

第三节 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和要求

一、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

成本费用管理(简称成本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评价等管理工作,以来节约费用。降低成本。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意义。

主要是:

(1)加强成本管理,降低生产经营耗费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条件;

(2)加强成本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改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成本管理,能为社会主义国家积累资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

(一)正确区分各种支出的性质,严格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1.分清各种支出的性质。主要是:

(1)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

(2)划清生产经营性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3)划清生产经营性支出与收益分配性支出的界限。

2.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包括两方面内容:

(1)不属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支出,不准挤入成本费用,即不许随意扩大开支,人为地虚增成本费用。

(2)凡属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支出,不得少计、漏计,即不许弄虚作假,人为地虚降成本费用。

3.遵守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意义在于:

(1)保证企业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计算的真实性;

(2)保证产品成本和费用指标的可比性;

(3)保证国家有计划地集中和分配资金。

(二)正确处理生产消耗和生产成果的关系,实现高产、优质、低成本的最佳结合。学习这个问题,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要讲求全面经济效益,防止片面性。这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2.正确认识和处理降低成本同增加产量之间的关系。

3.正确认识和处理降低成本同提高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降低成本同提高产品质量有其统一的一面,也有矛盾的一面,要用辩证的观点,从综合经济效益着眼来分析处理问题。

(三)正确处理生产消耗和生产技术的关系,把降低成本同开展技术革新结合起来。

成本管理要深入生产技术领域,挖掘节约消耗的潜力。产品设计是否合理,工艺规程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而且也关系到人力、物力消耗的多少,为了节省消耗,降低成本,应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改进产品设计,调整工艺规程,从而实现技术上的先进性与经济上的合理性的科学统一。成本管理还要渗透到物资供应、生产组织、劳动安全、产品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领域中去,从成本形成的各个环节上节省消耗,降低成本。

第四节  成本预测

一、成本预测的意义

一般来说,成本预测就是根据成本特性及有关数据和情况,结合发展的前景和趋势,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一定时期、一定产品或某个项目、方案的成本水平、成本目标所进行的预计和测算。

成本预测的意义包括:

1.成本预测是全面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正确编制产品成本计划的前提条件。通过成本预测,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使其在竞争中具备成本优势。

2.成本预测能为企业挖掘降低成本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和途径。成本预测的过程,就是挖潜力、提措施、算效果的过程。

3.成本预测的结果能为企业领导进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决策之上,而正确的决策又要以科学的预测为依据、成本是一个综合性指标,通过成本预测,企业领导者可以提高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有助于企业决策向着科学、先进、可行的方面发展。

二、成本预测的内容

成本预测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有:

(1)新建和扩建企业的成本预测;

(2)确定技术措施方案的成本预测;

(3)新产品的成本预测;

(4)原有产品条件变化后的成本预测等。

进行成本预测工作,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为此,成本预测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根据实际工作的经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预测对象和目标要求;

(2)搜集和整理各项资料;

(3)选择适当方法,进行分析测算;

(4)根据预测结果,确定最佳方案。

成本预测涉及面比较广,企业财务部门必须与企业其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协作,把必要的资料统计、数据计算工作与总结、改革、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三、目标成本预测

(一)目标成本的确定

目标成本是指事先确定要在一定时期内努力实现的成本,它是成本管理工作的奋斗目标。预测目标成本,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根据产品价格、成本和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先确定目标利润,然后从预测销售收入中减去应纳税金和目标利润,所得余额即为目标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目标成本=预测销售收入-应纳销售税金-目标利润

或:单位产品目标成本=预测单位售价×(1-税率)-目标利润÷预测销售量

2.选择某一先进成本作为目标成本。它可以是按平均先进定额制定的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也可以从国内外同类型产品成本中选其先进成本水平或本企业历史上的最好成本水平作为目标成本。

3.根据本企业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和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要求的成本降低任务测算目标成本。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成品目标成本=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1-计划期预测成本降低%)

(二)目标成本的分解

目标成本的分解,应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组织机构和各项费用的发生情况进行。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按产品的结构分解。例如机器制造企业,其产品是由各种零部件组成的。对这类企业就应按产品的结构,把目标成本分解为各种零件成本、部件成本和装配成本等。

2、按产品加工制作的工艺过程分解。例如冶金、纺织企业,它们的产品是经过许多连续加工工序,最后才形成成品。对这类企业就应按照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把目标成本分解为各种半成品的成本。

3.按产品成本的经济内容分解,即按成本项目分解。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

四、功能成本预测分析

(一)功能成本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

产品功能与产品成本之间客观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功能成本预测分析(也称价值分析),就是把产品功能与产品成本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要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提高经济效益。功能成本预测分析的基本原理,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说明:

功能成本比值(也称价值)= 产品功能÷产品成本

产品功能与成本的比值,表明每一元成本开支所获产品功能的大小。功能成本预测分析,既不单纯强调提高产品功能,也不盲目追求降低产品成本,而是辩证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力图实现它们之间的合理结合,以提高功能与成本的比值,实现物美价廉的要求。

(二)功能成本预测分析的步骤

1.选择分析对象,掌握数据资料。选择分析对象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来进行。一般是选择成本高、质量差、体积大、产量多、见效快的产品或零部件作为分析对象,并围绕选择的对象,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

2.开展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这是进行功能成本预测分析的主要一步。其基本思路是:在明确对象产品或零部件必备功能的前提下,通过计算功能与成本的比值,揭示实际成本与功能之间的不协调性,进而寻求改进措施,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案。

3.确定最优方案,预测经济效果。对所提方案进行比较筛选。确定最优方案,并据以测算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

五、成本降低幅度的预测

成本降低幅度(即计划降低额和降低率)的预测,一般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测算按上年预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计划年度可比产品总成本

上年预计平均单位成本,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用各种产品的上年预计(或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乘以计划期产量,便可汇总计算出按上年预计(或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计划年度可比产品总成本。

上述按上年预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计划年度可比产品总成本。

按上年预计(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计划年度可比产品总成本

= 可比产品上年预计成本总额(实际)×(1+计划年度生产增长的%)

(二)测算各项主要因素的变动对成本升降的影响程度

1.测算材料费用变动对成本的影响。产品成本中材料费用的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材料消耗定额的高低,二是材料价格的变动。

以上两个计算过程,也可合并计算如下:

按上年预计(实际)平均材料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降低额一单位成本计算的计划年材料价格同时变动影响可比产品总成本响的成本降低率。

2.测算工资费用变动对成本的影响。产品成本中工资费用的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平均工资的增长。

(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率超过平均工资增长率对成本的影响。

(2)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表示形式:一是以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称为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一是以生产单位产品所耗用的工时来表示,称为劳动生产率的反指标或逆指标。

3.测算制造费用变动对成本的影响。在制造费用中,有一部分属于固定性费用,不随产量的增长发生变动。所以,生产增长幅度通常是大于制造费用的增长幅度。这样,分摊到单位产品上的制造费用就会减少,使产品单位成本降低。它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4.测算废品损失变动对成本的影响。降低废品率会减少废品损失,降低产品成本。

(三)综合测算计划年度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和降低额

综合以上计算结果,即可求得计划期可比产品成本总降低率和总降低额。此项指标如已达到企业预期的成本降低目标的要求,即可据以正式编制成本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