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四川成人和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 笔记串讲 - 经管类 - 0061国家税收(加考) - 浏览文章

自考_国家税收(00061)——考试重点5

2016/5/26 10:30:240人浏览0评论

第五章 税收负担与税负转嫁

税收负担简称税负  是指 纳税人对国家征税的经济负担程度,或负担水平。广义上讲是指社会上各阶级、各阶层和各部门对于国家课税的负担;狭义上讲。是指纳税人依法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税收的总额。

 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税收负担通常用负担率来表示。

负担率的分子是纳税人的纳税金额。分母则是考察角度不同的测量值。

税收负担按照考察角度的不同可分为 :宏观税负、中观税负、微观税负。

 税负即全社会总收入负担,研究宏观税负,旨在宏观方面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中带有整体性的问题。也为国际间的税负比较提供了基础。

国民国民生产总值是指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和。

国际经济组织对各国税收水平的比较,主要使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

国民收入 是全社会物质资料生产者创造价值的总和。

国民收入值包括新创造的或最终进入消费和服务的价值,不包括中间产品的价值、选用国民收入税收税率可以准确的衡量国民经济总体的税收水平,这一指标能够清晰的说明国家通过税收到底集中了多少国民收入。

 中观税负 中观税负 即某个地区、国民经济某个部门或某个税种的税收负担。

 微观税负 微观税负 纳税人个体,如单个企业、农民、居民个人的税收负担。

 微观税负是制定税收政策时被考虑的最基本因素,研究微观税负是要解决宏观税负和中观税负在微观领域内的合理化问题。

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1 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说来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宏观税率也越高。因为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社会产品和社会财富以及经济效益的高低。2 国家职能的大小或者说国家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参与程度的大小。 政府对社会资源的支配程度越高,必然体线为政府活动范围广,规模大,造成国家财政支出的增加,进而导致宏观税率的提高。3 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 一般是单一体制的国家宏观税率要高于联邦制国家。

 衡量一个国家的税负是否合理首先要看他的生产力水平和人均收入的多少。一般说来 生茶力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创造的社会财富越多,人均收入也越高,税负能力也就越强,反之 则亦然。

 当今税负总体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 是重税副国家 大多数是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 一般在35% 以上。第二类 是中等税负国家 发展中国家多属于这一类,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一般在 20%-30% 第三类是轻赋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税收率在15%以下。 我国的税负水平总体偏低。不但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经济水平不相适应

第二节 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指纳税人将其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全部或部分的转嫁给他人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

税负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担者,即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税负归宿有法定归宿和经济归宿之分。

法定归宿是税法上规定的应纳税的承担者,经济归宿是指税收负担的最后承担者。

税收活动的全过程要经过三个环节,税收冲击、税负转嫁、税负归宿。

税收冲击 是指国家征税就会对纳税人产生的税收冲击。  税收冲击、税负转嫁、

税收归宿三者共同反映了税收负担变化的全过程。这中间 税收冲击是起点,经过转嫁,税负到达终点。

 税负转嫁的方式  1 前转 又称顺转,是指税负通过市场买卖,由卖方转嫁给买方也就是指纳税人将其应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方式于商品交易之时,顺利的转嫁给消费者,前转时税负转嫁中一种最为普遍的形式。一般说来 前转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通过几次完成,通过多次完成的前转叫复前转。2 后转 后转又称逆转,是指税负无法通过市场买卖转嫁给买方而改为向后转嫁给上一环节的生产者或经营者。 3 混转, 又称散转,是指纳税人所应承担的税负,一部分向前转嫁,一部分向后转嫁,是税负分担给许多人负担。                               4 消转 又称转化,是指纳税人无法将税负前转 、后转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使由于承担税负而造成的损失在新增的利润中得到抵补,由于这种形式是纳税人自己把税负“消化”了故被称为消转。消转按形式又分为积极消转和消极消转。 积极消转是指纳税人在受到纳税冲击后,通过改良生产技术、改革工艺流程、改善经济管理、精打细算、节约开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等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增加利润,从而将税负损失抵补掉。消极消转是指纳税人受到税收冲击后,运用压低工人的工资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使用劣质材料和偷工减料等不合理手段来达到增加利润,以消除税收负担。5 税收资本化  税收资本化又称资本还原或税收偿本,是指税收折人资本财产的价格之内,也就是说,当被课税的货物出售时,其买者已将此货物以后所应缴纳的税款,从所买货物的价格中预习扣除,以后税款名义上虽由买者负担,实际上仍为卖家负担。

税负转嫁的制约因素 :税负转嫁主要是就商品课税而言的。商品课税能否转嫁及程度如何受到很多的因素的影响,包括商品供求弹性、成本的形态、课税的对象的性质、资本和劳动力转移的难易程度、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课税商品的市场垄断程度。起决定作用的两个因素是 被课税商品的需求弹性、供给弹性。1 商品需求弹性和税负转嫁 所谓商品的需求弹性是指 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相对于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一定比率,引起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比率。从商品的需求弹性与税负的转嫁的关系上来看,需求弹性越小,越容易转嫁,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越不越转嫁。商品的供给弹性 是指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化相对于商品的价格的变化的反应程度,即价格的上升或下降的一定比率,引起供给量减少或增加的比率。 从商品德供给弹性与税负的转嫁关系来看,供给弹性越小,越不易转嫁,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越容易转嫁。 税负转嫁与商品的需求弹性成反比,需求弹性越大,税负越容易向生产者方向转化,需求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向消费者的方向转化;而与商品的供给弹性成正比,供给弹性越大,税负越容易向消费者的方向转化,供给弹性越小,税负越容易向生产者转化。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税负转嫁 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税负转嫁是客观存在的,其理由在于 1 经济利益机制驱使企业产生税负转嫁的动机 在市场经济中,产权制度是明晰的,经济利益是经济利益是经济活动的核心,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有完全独立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经济利益,都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且由于改革,我国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的经济成分之间,尤其是非全民所有制经济之间,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 自由价格为税负转嫁提供了条件 在市场经济中,各经济主体越来越多的通过市场,以价格形式进行经济上的联系,而价格转换机制中又主要是以市场决定的协商价格和自由价格为主,这就是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税负转嫁提供了基本条件和现实可能性。 3 税负转嫁是政府间接调控的重要手段 税负转嫁机制可以起到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社会供求平衡的作用,是市场经济国家用于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4 外商企业的税负转嫁是客观现实。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模式逐步由计划体制过渡到市场体制,而无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负转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存在。


关键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