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四川成人和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 笔记串讲 - 文学类 - 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 - 浏览文章

自考00653中国新闻事业史总结8

2016/5/26 17:25:370人浏览0评论

解放日报改版

改版背景:《解放日报》初创时期,存在党性不强、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

具体表现为:①对党的中心工作配合不力,对即将开展的全党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报道不力;②版面编排不甚合理,国际新闻被置于头版,而国内新闻尤其是根据地重要新闻却被放在次要版面;

③新闻报道上重视国际新闻而轻国内新闻;

④社论质量不高;

⑤文风方面,脱离实际的党八股现象严重。

改版经过19423月,中共中央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331日,毛泽东召开《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194241日,《解放日报》进行改版,发表《致读者》一文。指出改版的任务是使《解放日报》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具体措施:社论方面,不是每天必有,但注重质量,突出党的工作中心和群众生活。

          版面编排,一版为根据地新闻,二版为陕甘宁边区新闻,而原来置于头版的国际新闻被移至三版,四版为副刊和各种专论。

          新闻报道,由国际新闻报道为主转为国内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

          文风方面,注重密切联系实际,克服党八股的恶劣文风。

改版的成效:一、《解放日报》改版后,开始重视报道当的中心工作,大力宣传整风运动,发表了一系列指导整风运动的文章,推动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

            二、正确宣传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推动了大生产运动。

            三、成功反击了第三次反共浪潮,影响了国内外舆论。

            四、带动了其他报纸的改革。

改版意义和作用:第一、《解放日报》改版丰富发展了无产阶级新闻理论,“全党办报”的思想得到了确立。《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对党报的性质和作用、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新闻观和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区别、报刊文风等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初步奠定了我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础。

                第二:通过这次改革,根据地报刊更注重加强党的领导,注重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走上了成熟发展的道路。

      

《新华日报》的斗争

《新华日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展开了多方面的斗争:

1)同国民党反动新闻检查进行斗争

针对国民党对《新华日报》的内容进行严格检查,随意删改扣压新闻稿件的行为,《新华日报》就采取“开天窗”,改登“更正”或“启事”等办法,向读者揭露国民党反动的新闻检查制度和摧残言论自由的行径。

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新华日报》宁可违犯国民党当局制定的法律规定,必要时甚至不惜冒停刊的危险,全力突破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和新闻封锁,直接向国统区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例如,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时,《新华日报》在111日晚上得到这一消息,第二天就把这一国民党军队袭击新四军的严重事件在报纸上披露。

2)同国民党封锁新闻来源进行斗争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垄断新闻,限制《新华日报》的采访活动。《新华日报》则采取通过从内部电台抄收重要文件、根据其他报刊内容改写或发展可靠通讯员等方式获得新闻。

3)同国民党断绝纸张供给进行斗争

该报一方面向国民党有关当局争取纸张分配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该报又到市场零星购买纸张、去产纸地区收购纸张,后来还自行创办小型纸厂,以扩大纸源,从而保证了《新华日报》的用纸,有时当别的报纸发生“纸荒”时还能济人之急。

4)同国民党破坏报纸发行工作进行斗争

国民党想方设法破坏《新华日报》的发行工作,《新华日报》则雇用了一百多名报童,建立起自己的发行队伍。正是这些报童不畏艰险,为《新华日报》的发行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新华日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坚决而又顽强的斗争,成为一把插在国民党心脏的尖刀。


关键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