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四川成人和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 笔记串讲 - 经管类 - 3335公共管理学 - 浏览文章

03335公共管理学复习资料4

2016/5/30 16:12:400人浏览0评论

三、名词解释与辨析
1.首长制和委员会制
参考答案:一个组织的领导机关,其法定最高决策权力完全集中在一位行政首长身上的领导体制,称为首长制,或独任制。法定的决策权力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行政首长行使,则称为委员会制,或称合议制。

2.集权制和分权制
参考答案:集权制是指一切最后决定权都集中于上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下级必须完全遵照上级的指示或决定办事的领导体制。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或下级领导者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有较大自由裁量权,上级对下级权力范围内的事不加干预的领导体制。

3.层级制和职能制
参考答案: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纵向划分为若干层级,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下级对上级负责,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公共领导体制。职能制,又称为分职制,是指领导机关中平行地设置若干部门,每一职能部门所管辖的范围都以本行政机关的整体为对象,只是各部门所管辖的内容分工不同而已。

4.完整制和分离制
参考答案:完整制又称为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同一领导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领导机关或一位首长指挥、监督的领导体制。分离制,又称为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个领导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领导机关或首长的指挥、监督与控制的领导体制。

四、简述题
1.联系实际简述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和增强领导沟通的方法。
参考答案:(1)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1)选择合理的沟通渠道,包括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2)选择合理的沟通模式,构建信息沟通网络;3)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非语言形式、电子媒介形式。
(2)增强领导沟通的方法:1)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2)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领导者的沟通意识,直接关系到政府内部沟通的有效开展及与人民群众间的沟通和谐;3)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营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氛围的关键是培育积极沟通的文化;4)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5)注意沟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信息技术已经彻底改变了公共领导沟通方式,提高了领导者沟通的有效性,明显改进了领导监控个人和公众监督政府的能力,它允许政府拥有更加完整的信息来更快地进行决策,为政府和公众共享信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2.简述领导体制的内容与类型。
参考答案:领导体制是指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制度、方法及其运行机制。领导体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领导结构,指领导职能、领导权力和领导责任的配置结构;二是领导的层次与跨度,指纵向组织结构的等级层次和一个领导者能直接有效地指挥下级的幅度;三是领导机构中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与权限划分;四是领导干部的管理制度,包括选举、招考、任免、考核、调动、轮换、回避、离(退)休等方面的制度。
领导体制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类型的划分。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首长制和委员会制;根据权力集中的程度和行使的特点,可以划分为集权制和分权制;根据公共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职权性质与范围,可以划分为层级制和职能制;根据公共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可以划分为完整制和分离制。

3.简述领导沟通的作用、途径与沟通方法。
参考答案: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以取得理解、信任的过程。公共领导沟通,即领导者为实现其目标,通过一定的领导组织和领导手段与组织内外的追随者、被领导者进行的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传递与互动,以保证公共利益和目标的有效协调和实现。
领导沟通的作用表现为:(1)沟通是科学决策的前提;(2)沟通可以统一思想,提高绩效;(3)沟通可以改善人际关系,鼓舞士气,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实现有效沟通的途径:(1)选择合理的沟通渠道——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2)选择合理的沟通模式,包括:链式沟通、轮式沟通、全通道沟通、环式沟通和Y式沟通,构建信息沟通网络;(3)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非语言形式和电子媒介形式等。
增强领导沟通的方法主要有:(1)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2)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3)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4)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5)注意沟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论述公共领导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公共领导是公共管理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组织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和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肩负着协调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使命。具体来说,公共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导向、统领的作用。公共领导的基本职责是把握全局,确定组织和单位的发展方向,引领变革,引领创新,推动组织的进步和发展。
(2)影响、表率的作用。领导的职位决定了他必然是有影响力的人,领导者的领导风格、领导魅力、道德风尚以及习惯爱好,都对团队成员产生重要的影响,引领着社会风气。
(3)协调、沟通的作用。在领导的管理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协调、沟通。协调主要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组织以及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而要做好协调,就必须做好沟通。沟通是协调的前提。
(4)迎接挑战,引发变革的作用。变革无处不在,变革在所难免。公共领导者面对的是未来,他每时每刻都要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公共领导者必须发现时机以驱动变革、增长、创新和提升。
公共领导是广泛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决定着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人类的整合程度进一步提高,公共领导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

2.论述我国公共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参考答案:公共领导体制改革是公共领导活动中为完成公共领导职能、实现公共领导意图对所设置的机构体系、运作机制和规章制度进行的合乎实际和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改革。
(1)我国公共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领导职能相互混淆。由于我国长期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横向划分过细,推诿扯皮现象严重,直接影响公共领导效率。
第二,领导权力过于集中。领导权力是公共领导体制的核心,是领导体制改革的关键和主要内容。权力过分集中,也是我们领导体制存在问题的病根之一。
第三,领导权力的约束机制滞后。我国领导体制中一直缺乏对公共领导机关,尤其是领导者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领导者一手遮天、唯权为大的情况在不少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第四,公共组织机构高度膨胀。我国公共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是我国领导体制的一个重要弊端,是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使党和政府的领导机关产生官僚主义作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用人制度缺乏活力。
(2)我国公共领导体制改革的可能路径。
第一,完善领导职能分工,理顺各种关系:一是实行党政分开,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二是要完善党委、人大、政府三个不同机构的关系;三是按照权责相称原则确定职权体系,理顺职权关系。
第二,在保证政令统一的前提下,适当下放权力。
第三,改革组织人事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第四,继续推进机构改革,合理设置机构,克服机构臃肿。
第五,加强权力制约与监督。政府应接受来自社会各种力量的考察,如各类组织、社会大众、新闻舆论对权力的制约监督,着重解决组织的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
网友评论